中文
預約導覽
news最新消息

藝術家訪談系列】廢棄與重生的循環——王連晟《再生運動》

文章類型概念實踐
發佈時間2021.08.20

王

 

藝術家王連晟,為數位藝術創作者,作品跨足於互動裝置和聲音表演。裝置作品常以數量的方式以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。而聲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,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。

近年來致力於程式演算影像與聲音的契合。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專任講師。曾獲得台北美術獎首獎、台北數位藝術節互動裝置類首獎、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、英國流明獎雕塑類首獎,並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、西班牙現代影音藝術節、法國里昂國立音樂中心、德勒斯登國際當代藝術展、比利時新科技藝術獎等國際知名藝術節展出。

 

Q1:這次展出作品的創作靈感與來源?

再生運動其實是差不多2010、2011年那時候所發展製作出來的作品,其實是有一天晚上我在使用電腦時,那時候的電腦還是桌上型電腦,電腦上面配備的光碟機不知道是中毒還是怎麼樣就忽然退出來,它開始呈現有點抽蓄的狀態,所以我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抽蓄的狀態去鋪墊出有趣的事情,因此我開始去做拆解光碟機的動作,並且開始嘗試去控制它的退片跟縮回,接著我就蒐集許多光碟機,把它放置到我的作品中來呈現。

 

Q2:《再生運動》的命名由來和想要表達的意義是什麼?

這些光碟機對我來說,很像有這種類似的情感在,就是它們其實是可以用的,也為它們過去的主人或是為過去的使用者付出許多,但是現在因為時代的變遷快速而漸漸被淘汰。所以再生運動其實是說,利用科技的方式讓這一些已經死亡或是已經丟棄的電子廢棄物,再度活過來,所以才會有一個「再生」的這個詞彙。

 

Q3:在蒐集大量光碟機的過程,有發現什麼趣事或瓶頸嗎?

在早期如果你要買三、五百台新的光碟機,價格相對比較高,所以我開始去網路上找尋二手或是廢棄的,這時才發現台灣有許多維修電腦的店家,還堆放著非常多還能用的光碟機。


因為全球化的現況,大公司日新月異不斷地推出新的儲存媒介(比如說:現在我們都使用「USB 隨身碟」或是「網路雲端」儲存資料),讓光碟機、光碟片逐漸被淘汰。店家覺得有點可惜,雖然硬體仍是好的,但已經沒有人會用到它。我在蒐集光碟機的過程中才發現——台灣這個3C王國生產了許多消費型的電子產品,但經過了技術的更新或進步,也產生了許多電子廢棄物,有了「電子垃圾」的問題。

 

Q4:《再生運動》這件作品比較適合放置在什麼樣的空間環境?

我觀察了電幻1號所的空間,相對適合的範圍是在二樓長廊(在下坡後有一平坦的區域),它像是「過道」的概念,是觀眾走入展區前一定會經過的地方。行經此處時,透過感應元件就能和作品互動,同時感受到這個電子廢棄物在時代中的一個過渡與變遷。

 

Q5:是什麼技術讓光碟機自動退片與縮回?

我使用了網路的封包*。利用空間中所使用的「網路」攔截資料,並且將它解碼成0跟1,映射在整面牆上。當某一個光碟機的資料是1的時候就會退片(打開)、0的時候就會縮回。整件作品看起來就是非常多的光碟機它不斷地在做「退片」與「縮回」的動作,這些動作/運動來自於現在網路上的資料串流(封包),所以「網路」就像是這件作品的養分一樣,去供給它的發展。

*封包(英語:Data packet),又稱數據包,是在封包交換網路中傳輸的格式化數據單位。

 

特 展|再生運動

聚焦當代能源論述,融合藝術家多樣化的美學表現,
提出對於能源在當代生活裡的寬闊視野及豐富想像。

時 間|2021/03/05 - 2021/09/30

地 點|電幻1號所 D/S ONE GALLERY